Joana Kleine Jäger, Laura Piscicelli *
Copernicus Institut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trecht University, Princetonlaan 8A, Utrecht, 3584 CB, The Netherlands

 

 

文章信息

 

文章歷史: 2020 年 8 月 22 日收到, 2020 年 12 月 13 日修訂,2020 年 12 月 15 日接受,2020 年 12 月 17 日在線提供。

 

https://doi.org/10.1016/j.spc.2020.12.025

©2020 The Author(s). Published by Elsevier B.V. on behalf of Institu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s.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 license (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address: [email protected] (L. Piscicelli).

 

 

 

摘錄

 

超過 40% 的石油基塑料材料用於包裝,其中一半用於食品包裝。然而,大約 95% 的塑料包裝在短暫的首次使用周期後就失去了經濟價值,並且經常被丟棄在垃圾填埋場或最終進入自然環境。循環經濟作為目前塑料食品包裝生產、使用和處置效率低下的解決方案而得到廣泛推廣,最常見的是通過回收或再利用。雖然最近歐洲的政策和行業倡議採用了循環食品包裝的概念,但由於需要高度的跨鏈協作,其實施仍然有限。然而,關於循環經濟合作的文獻仍然很少,並且對如何建立有效的循環合作夥伴關係提供很少的指導。本研究旨在通過回答以下研究問題來填補這一知識空白:“重點公司如何建立和選擇圓形食品包裝的合作?” 使用定性德爾菲法開發基於合作文獻的理論框架,並通過對在歐洲運營的 17 家食品公司和循環包裝專家進行半結構化定性訪談來完善它。結果表明、確定和建立循環食品包裝合作的過程通常遵循九個步驟,分為五個階段。該研究還發現了 14 個可能的合作夥伴角色和 9 個合作夥伴特徵,它們對於循環合作的潛在合作夥伴的選擇和評估很重要。

 

 

 

關鍵詞


循環經濟;可重複使用的食品包裝;可回收的食品包裝;跨鏈合作;協作設置合作;夥伴選擇

 

 

 

 

1. 介紹

 

超過 40% 的石油基塑料材料用於包裝,其中一半用於食品包裝(Rhim 等,2013)。然而,大約 95% 的塑料包裝(價值約 80-1200 億美元)在短暫的首次使用周期後就失去了經濟,並且經常被丟棄在垃圾填埋場或最終進入自然環境(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 [EMF] , 2017 ; Geyer 等人, 2017 )。由於其持久性以及塑料海洋垃圾對海洋、野生動物和人類的負面影響,這種未被捕獲的廢物越來越受到關注(Jambeck 等人,2015 年))。此外,塑料使用後的外部性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成本;能源密集型塑料焚燒和生產過程會導致氣候變化;全球約 6% 的石油產量用於塑料生產(EMF,2017 年;歐盟委員會 [EC],2018 年;Geyer 等人,2017 年)。

 

循環經濟——定義為“一種基於商業模式的經濟體系,該模式取代了‘生命終結’概念,在生產/分銷和消費過程中減少、重複使用、[和]回收[……]材料”(Kirchherr 等人,2018 年,第 264 頁)——通常被宣傳為目前食品包裝生產、使用和處置效率低下的解決方案。作為一種再生系統,循環經濟旨在減緩、關閉和縮小物質和能源循環(Bocken et al., 2016)。循環包裝解決方案包括重新設計包裝格式和交付模式、引入可重複使用的包裝以及提高再生塑料材料的經濟性和質量(EMF,2017)。根據現有文獻,可重複使用和可回收的食品包裝被確定為常見、可行且爭議最小的循環食品包裝策略(Schmidt Rivera 等,2019;Pauer 等,2019)。雖然最近歐洲的政策和行業倡議採納了循環食品包裝的概念(參見EC,2018 年),但食品包裝的再利用和回收率仍然很低。受污染、混合的材料和食品安全問題通常會阻礙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初級包裝的初始分離和分類,以及隨後的回收和再利用(Davis 和 Song,2006 年)。

 

可回收食品包裝需要在實踐中大規模實施有效的消費後收集、分類和回收過程,以及具有經濟吸引力的二級材料市場(EMF 2017;美國包裝與環境研究所,2018 年)。由於回收價值鏈的碎片化和復雜性,提高利益相關者與其利益之間的一致性是發展可回收食品包裝的關鍵(Hahladakis 和 Iacovidou,2018 年)。在所有(潛在)可回收材料中,塑料代表了一個優先領域,因為它們目前正在整個價值鍊及其整個生命週期中帶來挑戰(EC,2018 年;Hahladakis 和 Iacovidou,2018 年))。塑料包裝是目前最常用的包裝材料,由於一系列技術、經濟、環境、社會和法律問題,回收率較低(Kazulytė 和 Kruopienė,2018 年;世界經濟論壇 (WEF),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 (EMF) ), 麥肯錫公司 2016)。例如,雖然機械回收改變了塑料聚合物的結構,可能會導致降級並阻礙重複回收,但化學回收(尚)在經濟上不可行。此外,包裝中的危險化學品、食品級回收的法律要求、消費者的廢物分類、收集和分類是共同的挑戰。應對這些挑戰不僅需要改進回收技術,還需要供應鏈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例如,為了實現可回收性設計,製造商需要確保包裝具有使用後價值,這需要當地的工作廢物管理系統(Kazulytė 和 Kruopienė,2018 年;Geueke 等人,2018 年;Hahladakis 和 Iacovidou,2018 年); 霍普韋爾等人,2009 年)。

 

同樣,實施可重複使用的食品包裝系統的主要障礙在於復雜的全球供應鍊及其內部關係的重組(Coelho 等,2020)。可重複使用的包裝“已被構思和設計為在其生命週期內完成一定數量的旅行、旋轉或使用,以實現與其構思相同的目的”(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2016 年)。這種壽命延長需要對生產商、零售商和消費者的運營方式進行系統性改變。在可重複使用的食品包裝中,Coelho 等人。(2020)通過散裝分配器/母包裝區分可再填充包裝、可回收包裝和運輸包裝。可重複使用的食品包裝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可清潔的玻璃或不銹鋼容器(Geueke 等人,2018 年)。建立在擔心一個真正的循環經濟不能僅僅通過回收來實現(CF,哈斯等人,2015年),可重複使用的食品通過降低材料或工藝的影響通過適應包裝有利於循環經濟,而提出尚未開發的商業潛力,例如根據個人需求、改善用戶體驗、提高品​​牌忠誠度、優化運營、集成數字技術或削減成本(Rigamonti 等人,2019 年;Ameripen,2018 年);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 EMF,2019 年)。然而,與此同時,可重複使用的食品包裝面臨監管和安全(例如防篡改)限制、高基礎設施和物流要求,並可能與品牌/營銷標準發生衝突(Ameripen,2018 年;Hopewell 等,2009 年)。

 

為了克服可回收和可重複使用的食品包裝的實施障礙,需要通過價值鏈外和價值鏈沿線的合作形成合力(Clark et al.,2019;EMF,2017)。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克服信息不足、協調不力和分散的地方舉措,以及包裝生產商/設計師和廢物管理之間缺乏溝通——這往往會減慢創新解決方案的發展——(Ordoñez 和 Rahe,2013 年)。在協作過程中,選擇合作夥伴和建立協作的初始任務被認為是決定以後成功和潛在問題的主要協作特定挑戰(Solesvik 和 Westhead,2010 年;凱利等人,2002 年;布朗等人,2018 年)。然而,在這個初始階段,公司可能會在陌生的領域採取行動,缺乏明確的參考框架,或者遇到文化差異和緊張局勢(Kelly et al., 2002)。此外,在循環經濟背景下,合作選擇標準(例如合作夥伴類型和特徵)和建立過程尚未得到具體分析(Lahti 等,2018 年;Brown 等,2018 年)),從而為公司建立有效的跨鏈合作夥伴關係提供很少或根本沒有指導。本研究旨在通過回答以下研究問題來填補這一知識空白:“重點公司如何建立和選擇圓形食品包裝的合作?” 由於合作有助於克服實施循環食品包裝的障礙,食品公司可以從這些見解和由此產生的實用建議中受益。此外,本研究通過提供有關(供應鏈)管理實踐的寶貴經驗知識,擴展了對循環食品包裝的現有研究。最後,這項研究有助於循環經濟文獻,其中幾乎沒有涉及協作方法,特別是協作選擇和設置過程。

 

在下一節中,回顧了關於合作建立過程和合作夥伴選擇的現有文獻,以建立將通過實證研究完善的初始理論框架。第 3 節描述了本研究中採用的方法。結果在第 4 節中介紹和討論。第 5 節通過介紹其主要發現和管理影響來結束本文,並承認該研究的主要局限性以及未來研究的途徑。

 

 

 

2 . 文獻評論

 

協作網絡的創建在文獻中被認為是實現循環經濟的關鍵驅動因素(Brown 等人,2018 年;De Angelis 等人,2018 年;Dora,2019 年;Farooque 等人,2019 年;Leising 等人,2018 年) 2018 年;Mishra 等人,2019 年;Ruggieri 等人,2016 年;Witjes 和 Lozano,2016 年)。追求合作努力的企業可以克服常見的循環經濟障礙,例如技術難以獲得且成本高昂、缺乏明確的指導和共識、高額前期投資或監管不確定性(Mishra 等人,2019 年;Brown 等人,2018 年))。與線性運營相比,循環經濟中對協作的需求甚至更高,因為例如,工業共生協作夥伴關係允許來自供應鏈/流程鏈的廢物成為另一個資源鏈(De Angelis 等,2018 年;Fraccascia等人,2019 年)。

 

協作在這裡被視為一個總稱,廣義上理解為“個人或組織之間的聯合規劃、聯合實施和聯合評估”(Shirley 1981,第 6 頁)。在循環經濟的背景下,合作包括價值鏈沿(縱向)和外部(橫向)的不同形式的合作,以及公司與內部的合作。例如,為了實現循環食品包裝,重點企業需要建立內部跨職能團隊,並與外部合作夥伴在產業共生、追求共同目標和知識交流方面進行協作(Clark et al., 2019)。對於圓形食品包裝,協作允許包裝設計/原型達到可行性、法律合規性和消費者信任。同樣,可以通過與各種利益相關者的跨鏈合作來開發可重複使用的食品包裝或新回收技術的共享平台(Guillard 等,2018;Meherishi 等,2019;Brown 等,2019)。

 

儘管如此,不僅缺乏對協作循環經濟供應鏈關係的研究(Dora,2019),尤其是實現協作循環食品包裝的方法也需要進一步研究(Meherishi 等,2019)。此外,在審查有關合作選擇和設置的文獻時,特定於循環經濟的見解是有限的。因此,本節額外回顧了傳統和可持續合作文獻,以建立一個初步的理論框架。

 

 

2.1 . 協作設置流程

 

在合作建立過程中,公司根據“特定聯盟項目中的發起公司認為合作夥伴可取、有利、有吸引力和有價值的程度”來選擇有吸引力的合作夥伴(Shah 和 Swaminathan,2008 年,第 473 頁)。這種設置過程通常代表(後來的)協作障礙的根源,並以困難為特徵(Kelly et al., 2002)。為了規避這些,Czajkowski (2007)的協作成功測量模型的前提階段概述了要採取的一系列步驟。其他合作文獻提出了類似的框架(例如Kelly 等人,2002 年;George 和 Farris,1999 年;Bryson 等人,2015 年;Duysters 等人,1999 年)。此外,布朗等人。(2019)介紹協同循環導向創新的關鍵步驟。總體而言,可以在現有文獻中確定六個主要的連續協作設置步驟:(1)認識到協作的必要性和潛在好處,例如無法單獨解決的問題、風險分散、額外的資源/能力(喬治和法里斯, 1999 ; Czajkowski, 2007 ; Bryson et al., 2015 ); (2)制定合作夥伴選擇的願景、目標和標準(Duysters 等,1999;Czajkowski,2007;Brown 等,2019);(3)所需技能的內部發展和對人力資源的承諾,包括協作心態、學習導向、分享和吸收知識/技能的能力(Duysters 等人,1999 年;Bryson 等人,2015 年);(4)對外部商業環境和潛在合作夥伴的分析,即“路線圖”將場景分解為里程碑,並可以指示實現這些目標所需的能力和必要步驟(Rohrbeck 等人,2013 年;George 和 Farris,1999 年;(Duysters 等人) al., 1999 ); Czajkowski, 2007 ); (5)合作夥伴評估和選擇(見第 2.2 節);和 (6)與合作夥伴的非正式和正式協議(Kelly 等,2002;Czajkowski,2007;Duysters 等,1999;Bryson 等,2015;George 和 Farris,1999)。

 

 

2.2 . 合作夥伴選擇

 

在上述理想協作建立過程的第五步中,Geringer (1991)區分了與任務相關的角色(即知識、技能、資源、能力、網絡鏈接、影響力)和與合作夥伴相關的特徵(即文化、程序、系統匹配)作為選擇有吸引力的合作夥伴的選擇標準。關於後者,Kelly 等人。(2002)認為,關係標準往往被遺忘,但卻是相互成功聯盟的關鍵。由於現有文獻中沒有討論循環經濟或可持續性特定的合作夥伴特徵,因此考慮了傳統合作文獻的合作夥伴選擇標準,從而產生了八個主要特徵: (1)戰略匹配,例如市場、戰略、管理或地理之間的匹配(Solesvik 和 Westhead,2010 年;Dietrich 等人,2010 年);(2)目標對齊,以實現信息交換、激勵對齊、互惠互利和共享風險(Barrat,2004 年;Dietrich 等,2010 年);(3)(財務)優勢(Shah 和 Swaminathan,2008 年;Solesvik 和 Westhead,2010 年);(4)在行業內的良好聲譽(Solesvik 和 Westhead,2010 年);(5)熱情( Solesvik and Westhead, 2010)); (6)(合作)承諾作為提供有形資源的意願(Dietrich et al., 2010 ; Shah and Swaminathan, 2008);(7)可信性,尤其是高層管理團隊(間Shah和斯瓦米納坦,2008 ; Dietrich等人,2010。 ;的Barrat,2004 ; Solesvik和韋斯特海德,2010); (8)開放式溝通,即推動透明和誠實信息流的能力和意願(Barrat,2004 年)。互補性可以被視為額外的合作夥伴特徵。然而,在這項研究中,它等同於與任務相關的選擇標準,即合作夥伴角色。

 

與循環食品包裝相關的11 個角色可以區分為第二組合作夥伴選擇標準,該標準建立在Goodman 等人確定的角色基礎上。(2017)在可持續創新過程中,Solesvik 和 Westhead (2010)關於戰略聯盟合作夥伴選擇的案例研究證據,以及Brown 等人提出的循環參與者分類。(2019)。這些角色涉及研究和商業目的中的一個或兩個,因為努力實現循環食品包裝的食品公司通常需要將這些目的結合起來。角色可以分配到三個不同的協作階段:啟動、開發或實現項目。在第一階段,發起人激發和產生創新的想法(Goodman 等人,2017 年);而金融家提供直接或間接資金(Solesvik 和 Westhead,2010 年;Brown 等人,2018 年;Goodman 等人,2017 年)。在開發階段,試點/精煉商開發、測試和增強產品/服務(Solesvik and Westhead, 2010 ; Goodman et al., 2017 ; Brown et al., 2018),而閉環材料專家支持“開發材料的封閉網絡功能”(Brown 等人,2018 年,第 193 頁)。在最後階段——實現項目——使用階段支持者促進產品壽命延長(Brown 等人,2018 年),而影響擴展者促進產品/服務使用的增加(Goodman 等人,2017 年)。其餘角色要么與協作流程相關,要么與價值鏈外的利益相關者聯繫。在第一種情況下,調解員整合利益相關者並創建網絡(Goodman 等,2017),而知識經紀人則參與合作以進行聯合學習(Brown 等,2018)。在第二種情況下,促成者俱有監管、市場和政治知識和影響力(索萊斯維克和韋斯特黑德,2010 年;古德曼等人,2017 年);的教育工作者改變公共的感知和行為(Goodman等人,2017年。); 和legitimator通過保證和促進創造信譽(Goodman等人,2017年)。

 

 

 

3 . 方法

 

這項探索性研究旨在確定重點食品公司在循環食品包裝方面的典型合作建立過程,以及在角色和合作夥伴特徵方面應用的合作夥伴選擇標準。為此,採用了定性 Delphi 方法,因為該方法: a) 可以利用專家組在某個主題上的知識來更深入地了解現象;b) 可用於概念/框架開發;c) 適用於研究問題和目標旨在為實踐提供信息的研究(Brady,2015 年;Fletcher 和 Childon,2014 年;Okoli 和 Pawlowski,2004 年))。更具體地說,關於協作建立過程、合作夥伴角色和合作夥伴特徵的理論框架首先基於傳統的循環經濟和可持續性合作文獻(如果可用)開發。其次,與圓形食品包裝專家探討該框架。最後,闡述了一個完善的框架。研究範圍僅限於西北歐可重複使用和可回收的初級零售食品包裝:經驗證據來自荷蘭、德國、英國、法國和瑞士。這種地理範圍使得收集描述性經驗證據成為可能(Bryman,2012) 具有相對先進的圓形食品包裝計劃。此外,社會、政治和經濟因素具有相對可比性。本研究對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初級包裝感興趣,因為與二級或三級包裝相比,再利用和回收對初級包裝構成了更大的挑戰。因此,這些領域的改進是關鍵(Davis 和 Song,2006 年)。由於避免包裝通常比可重複使用或可回收的食品包裝更可取,因此調查中排除了不一定需要包裝的食品。定性訪談 ( Eisenhardt, 1989) 比定量調查更受歡迎,以揭示循環食品包裝領域的實踐和經驗,並以描述性的方式支持理論的完善。通過三步通用目的抽樣策略,17 名受訪者被選中基於他們: (1) 可重複使用和/或可回收食品包裝的工作;(2) 對重點食品公司流程的洞察;(3) 關於圓形食品包裝的協作選擇和設置過程的知識。樣本包括三家食品跨國公司(M1-M3)、兩家食品中小企業(SMEs;S1-S2)、四家食品零售商(R1-R4)和兩家再利用服務提供商( U1-U2)(見表 1)。樣本中包含的受訪者種類繁多,因此可以檢查對比元素,即:可重複使用與可回收食品包裝;零售商與食品生產商;中小企業與跨國公司。隨後,六名圓形食品包裝專家(E1-E6)接受了採訪,目的是測試、擴展和更好地理解第一輪採訪中收集到的見解。半結構化訪談的平均時長為 60 分鐘,於 2019 年最後一個季度進行。 為了增強其可比性和可靠性,使用了兩個基於最初開發的理論框架的訪談指南(見補充材料)。作為指導,在訪談期間與受訪者分享了理論框架的可視化(設置過程、合作夥伴角色、合作夥伴特徵)。開放式問題用於獲得受訪者的經歷、信念和學習的具體細節。

 

 

 

表1,受訪者簡介

受訪者 組織類型 在組織中的職能
E1 可回收性倡議 可持續包裝顧問
E2 諮詢和保證公司 可持續發展高級經理
E3 循環經濟諮詢 創始人,循環經濟顧問
E4 循環經濟諮詢 可持續包裝顧問
E5 可持續包裝組織 可持續包裝專家
E6 可持續包裝組織 可持續包裝專家
M1 食品跨國公司 循環經濟包裝總監
M2 食品跨國公司 可持續包裝高級經理
M3 食品跨國公司 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經理
S1 可持續的中小企業食品生產商 創始人
S2 可持續的中小企業食品生產商 經理
R1 跨國零售商 可持續包裝專家
R2 跨國零售商 可持續發展專家
R3 零售商 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專家
R4 有機中小企業零售商和批發商 傳播與公關專家
U1 可重複使用的包裝服務商 創始人、經理
U2 可重複使用的包裝服務商 聯合創始人、顧問

 

除了一次採訪外,所有採訪都被記錄並完整轉錄。在 NVivo 的幫助下,使用專題分析技術對數據進行編碼和分析(Brady,2015 年)。分析從開放編碼輪次開始,逐漸聚焦,以軸向編碼結束(Corbin 和 Strauss,1990)。三輪編碼後達到理論飽和。為了探索聯繫,例如合作夥伴類型和角色之間的聯繫,單個數據被編碼為幾個概念,即不僅在各自的合作夥伴類型下編碼一個提到的球員,而且在扮演的角色下編碼。類別和子類別以迭代、漸進的方式發展,並用於測試並最終完善原始理論框架。通過不斷將訪談數據與新興理論類別進行比較來應用嚴格的編碼規則(Bryman,2012)。修改後的框架(見圖1) 匯集了協作設置過程、合作夥伴角色、合作夥伴特徵,並包括協作類型以及通過訪談額外確定的影響因素。

 

 

 

圖1,修訂後的框架:循環食品包裝的合作建立流程和合作夥伴選擇。

 

 

 

4 . 結果和討論

 

結果表明,食品公司必然需要在循環食品包裝方面進行合作,因為它們無法在內部完成所有任務(即角色)。然而,尋求的合作夥伴類型因公司而異。此外,這些數據還提供了對重要合作夥伴特徵、遵循的典型協作設置流程以及影響該流程的因素的洞察。本節介紹精煉的理論框架,並引用訪談內容加以證實。結果為最初確定的所有六個設置步驟、八個合作夥伴特徵中的七個以及初步框架中包含的所有十一個角色提供了經驗證據。然而,這些發現超越了現有的合作和循環經濟文獻,確定了三個新穎的設置步驟、兩個合作夥伴特徵、和三個合作夥伴角色;並修改了兩個設置步驟、一個合作夥伴特徵和三個合作夥伴角色。因此,本節提出了一個協作選擇和設置框架(圖 1 ) 以促進實現圓形食品包裝的合作。由於“沒有理想的過程”(S1),這些設置步驟代表了一個典型的而不是一個固定的過程。

 

 

4.1 . 先決條件階段

 

結果為合作建立過程中的初始“先決階段”提供了證據,其中第一步,即朝著循環經濟工作動機,似乎受到食品公司規模的影響。尤其是,由於可用資源,跨國公司似乎通常更有動力,除非中小企業的整個戰略面向可持續發展:“為此[與政府和教育機構合作實現可回收性],公司不夠大,我們不甚至有一個研發部門。一個[大型食品品牌]可以買得起這樣的東西,他們現在顯然都有了”(R4)。此外,在公司內部,推動循環經濟計劃的內部領導可以代表一個重要的動力(參見Lueneburger 和 Coleman,2010 年)。

 

第二步,根據合作文獻,公司必須認識到就循環食品包裝進行合作的必要性和潛在好處。受訪者證實這種意識通常會存在:“[協作] 默認是我們所有可持續發展主題路線圖的一部分”(M3)。數據表明,對可回收食品包裝的需求更高,競爭者共同建立和使用廢物管理系統。對於可重複使用的食品包裝,協作可以增強其經濟可行性,但服務提供商通常充當協調者,繞過競爭對手之間的協作。

 

 

4.2 . 理解階段

 

在“了解階段”,這項研究確定了了解市場和物流的步驟。雖然受訪者同意這種分析通常不會遵循預先定義的方法,但它仍然為明智的合作夥伴選擇提供了基礎,並使談判成為可能。這第三步通知所有後續步驟,因此在該過程中比現有文獻中假設的更重要。對於圓形食品包裝,公司需要了解適合特定食品的可能的產品包裝組合。這一點,以及運營地點,都會影響所需的合作。調查結果還表明,不同的協作類型是必要的,取決於當地再利用/回收系統的發展階段。確定了四種類型:a)旨在開發包裝再利用/回收系統尚未到位或運行良好時的垂直網絡,b )為現有系統開發新材料/利用現有系統的水平網絡,以及 c)一對一- 一個聯盟來改進包裝或技術。不考慮系統的開發階段,食品公司也採用 d)非正式合作進行知識交流。

 

根據合作文獻,作為第四步,大多數公司被發現制定了循環食品包裝願景和戰略,以“將您的資源調整到您想要的地方”(M2)。比較循環經濟戰略,企業可能會考慮資源價值保留選項的等級階梯(“R 等級”或“R 框架”;另見Reike 等人,2018 年)。一般來說,就係統影響而言,受訪者更喜歡可重複使用的食品包裝而不是可回收的食品包裝。分析表明,要實現循環食品包裝願景,需要高層管理人員的支持以及整個公司的循環食品包裝願景和戰略的一致性。由於向循環業務邏輯的變化可能是激進的並導致組織慣性(Lahti 等人,2018 年),公司需要靈活性、早期透明的溝通和影響力的發揮:“每一次革命都需要兩代人,為什麼?因為思維方式需要改變”(R2)。

 

 

4.3 . 準備階段

 

在“準備階段”,食品公司被發現評估內部能力和差距,以確定具有互補資源和能力的潛在合作夥伴(參見Dyer 和 Singh,1998 年)。本研究介紹了 14 種角色(見圖1),食品公司或其合作夥伴在實現循環食品包裝時可能會扮演這些角色,其中三種角色(“內部教育者”、“市場專家”、“臨終支持者”) ) 和三個(“影響擴展器”、“啟動器”、“啟動器”)與以前的文獻相比略有修改。與項目實現階段相關的三個角色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因此需要實現後面介紹的所有九個已確定的合作夥伴特徵(第 4.4 節)。雖然品牌可以扮演除“生命終結者”之外的所有角色,但零售商在 14 個可能的角色中從未扮演過其中的 7 個角色。一位受訪者解釋說:“如果有人用掃帚踢[零售商],他們就會搬家。[...] 他們確實看到了移動的衝動,但他們的移動速度不會超過需要的速度。而[有]一些真正在那裡的主要品牌,表達了雄心壯志並加倍努力。那完全不同”(E3)。

 

除了在價值鏈中的位置外,尋求的合作夥伴類型似乎因項目類型而異。對於可回收食品包裝,重要角色反映了已確定的技術、法律/安全或經濟性質的挑戰。“金融家”可以提供/啟用(in)直接融資。政府應創建“完全不同的收集、分類、回收金融結構”(E4)。建立在Brown 等人的基礎上。(2018) , '循環專家’,受訪者認為在實踐中代表太少,建議和支持回收網絡的發展,可能以工作組/聯盟的形式:“[聯盟的]主要好處是教育,了解我們將要去的地方,但我們也為利益相關者舉辦網絡研討會,並提供建議和文檔。每個工作流都會產生知識”(E1)。三、新認定的“臨終支持者”' 與壽命較短的可回收食品包裝相關。為了改善包裝的報廢處理,品牌和零售商經常支持延長生產者責任 (EPR) 計劃:“這就是我們推動 EPR 的原因,因為它可以讓我們擁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然後它不僅僅是幾家或幾家公司做出了貢獻,但它是每個人”(M3)。需要新的以服務為導向的商業模式的可重複使用的食品包裝需要另外三個主要角色。與古德曼等人一致。(2017),消費者推廣圓形食品包裝可以作為“影響擴展器”:“我認為可重複使用的業務將主要由我所說的深綠色或淺綠色消費者驅動”(M2)。此外,大多數受訪者主張在競爭公司之間採用競爭前循環經濟方法來解決共同的問題(參見De Angelis 等人,2018 年)。其次,'促銷員'可以交流和推廣圓形食品包裝產品,以建立信譽和宣傳:“人們[應該]習慣了,所以他們只有帶著玻璃罐才能去超市”(S1)。最後,與Brown 等人的觀點一致。(2018),“使用階段支持者”建立、運營和利用價值鍊網絡來延長包裝的使用壽命。這個角色經常由具有創新的、面向服務的重用模型的重用系統提供者來執行。研究結果支持文獻(參見Ameripen,2018 年)指出該演員短缺。

 

除了項目類型之間的差異外,調查結果還強調了三種循環經濟的推動作用。首先,“中介”連接不同的參與者以建立一對一的合作或網絡。其次,“知識經紀人”管理協作流程和研究成果:“我們確實需要能夠看到不同部門內的其他趨勢和發展、將其聯繫起來並實際推動該項目向前發展的參與者,因為這與公司內部的思維方式截然不同或在價值鏈中。如果你在談論跨價值鏈聯盟,我認為它只有在有外部項目負責人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E3)。與布朗等人一致。(2018),這個參與者受益於良好的網絡和循環經濟知識,即“知識經紀人”“循環專家”相結合的參與者是強大的。無論是“知識經紀人”“調解員”被認定為行為者目前所缺乏的。第三,“推動者”(共同)創造、引導和推動立法、規範和市場朝著循環食品包裝發展。受訪者表示,政商合作可以實現共同監管循環經濟變革,同時減少監管不確定性(參見Clark 等,2019)。為了減少對圓形食品包裝的採用,一些受訪者呼籲在歐洲範圍內立法。此外,這項研究確定了兩個重要的循環經濟教育角色,因為循環經濟需要一個新的經濟體系:“外部教育者”,他指導擁有強大職位的個人和消費者作為循環經濟中不可或缺的參與者(古德曼等人, 2017 年;Kirchherr 等人,2018 年):“是的,教育無處不在。但是你需要某種教育,也許是一些基本的教育,讓人們了解循環經濟與減少不良影響和減少影響不同”(M2)。此外,新引進的演員“內訓師”在企業內部傳播和轉移知識。一些受訪者認為,食品公司在這項任務上投入的精力太少。最後,發現三個角色通常很重要,而不是特定於循環經濟的角色:傳播思想、創造壓力或以行動為導向的“發起者”;開發、試點和改進技術或循環食品包裝系統的“試點”;以及新近確定具有市場相關和消費者知識的“市場專家”:“我們需要了解是什麼驅動了行為以及我們如何改變它,我們如何確保將客戶帶入我們的旅程”(R1) .

 

第六步,發現公司通常在內部組建一個團隊。與現有的合作文獻相比,食品公司似乎不需要內部聯盟建立技能,但員工需要協作技能、圓形食品包裝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及處理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的能力。儘管跨國公司可以聘請循環食品包裝專家(中小企業通常不可能這樣做),但零售商很少這樣做。此外,根據Lahti 等人的說法。(2018 年),這項研究確定設立指導委員會來處理協作循環食品包裝項目中的困難是一種有用的工具。

 

 

4.4 . 合作夥伴參與階段

 

作為“合作夥伴參與階段”的一部分,外部外展(圖 1 中的第 7 步)經常出現在採訪中,而很少在合作文獻中提及。儘管由於特定關係的投資和知識共享程序,公司更願意延長現有關係(參見Dyers 和 Singh,1998 年),但這項研究發現,與線性食品包裝相比,圓形食品包裝需要一些新的合作夥伴(參見Lahti 等人., 2018 年)。在這一步中,之前引入的連接不同參與者的“中介”可能會發揮作用。

 

數據顯示,隨後,公司通常會根據他們的可取性、好感度、吸引力和價值來評估潛在合作夥伴(參見Czajkowski,2007 年;Shah 和 Swaminathan,2008 年),以選擇兼容的合作夥伴。針對對循環經濟合作夥伴類型缺乏了解的情況(Brown et al., 2019),除了引入的角色外,本研究還介紹了合作夥伴特徵以協助評估。包含在初步框架(第 2.2 節)中的一個特徵“熱情”被從改進的框架中丟棄(圖 1)) 因為事實證明它不如現有文獻所假設的那麼相關:一些受訪者將其歸類為一種潛在的臨時性、與人相關的狀態,而不是面向行動的狀態。除了排除這一特徵之外,這項研究不僅定義了九個重要的合作夥伴特徵,而且進一步展示了哪些是通用的,哪些是特定於循環經濟的。三個特徵在循環經濟中至關重要。首先,對於圓形食品包裝,“戰略契合”很重要,包括圓形食品包裝願景、公司文化、背景或材料交換合作的地理鄰近性:“他們(我們的合作夥伴)確實為我們所體現的一切服務,在我們的一套要求,我們自己的需要”(S2)。其次,發現“創造性/開放性”' 是關鍵,因為圓形食品包裝通常需要在多人網絡、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中進行協作。現有的合作文獻並未強調這一特徵。然而,類似地,Rohrbeck 等人。(2013) , Lahti 等。(2018)和Pieroni 等人。(2019)在構思循環商業模式時呼籲創造力和開放的心態。三,“開放的溝通”,使合作學習為連續的,互惠的成績被評為在一些採訪(所需的標準比照。克拉克等人,2019)。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進步、公司優勢和減少不確定性。此外,本研究確定了另外兩個特徵作為循環經濟合作的基線。由於在循環經濟中,價值產生於協同的相互關係,而不確定性和困難要求靈活性,“如果他們 [您的合作夥伴] 與您的使命保持一致,那麼靈活性就會出現”(U2),即“目標一致”很重要。其次,由於循環經濟中的相互依賴和互惠(參見Lahti 等,2018 年),“承諾”在想要改變和投資資源方面經常被提及。調查結果表明,進步的組織往往更加投入,因為實現循環食品包裝需要額外的時間和金錢投資,而回報則是長期的。最後,結果突出了協作文獻中發現的四個作為通用合作夥伴特徵的特徵:“互補性”(在本研究中的合作夥伴角色中涵蓋),例如“能夠執行所需的操作”(E3);財務“優勢”,代表三個循環經濟優先事項之一(即公司的財務優勢、更低的資源消耗和更少的環境污染;另見Geissdoefer 等人,2017 年);“沒有負面聲譽”而不是必然的良好聲譽;和“可信賴性”,即(組織內的個人)由於在循環經濟中的共同相互依賴和特定關係投資而遵守承諾。

 

 

4.5 . 形式化階段

 

在最後的“正式化階段”,本研究證實了文獻呼籲非正式(例如合作目標、角色分工)和正式(例如財務和保密相關)協議與根據其角色和特徵選擇的合作夥伴建立合作。研究結果強調,當合作夥伴之間的目標、影響或成本不同時,在循環食品包裝的多方合作中達成完全共識可能既不可能也不需要。然而,新型循環經濟合作的管理、合同/交易設計和管理需要進一步探索(參見Korhonen 等人,2018 年;Meherishi 等人,2019 年;Fischer 和 Pascucci,2017 年;De Angelis 等人,2018 年)。 , 2018; 拉赫蒂等人,2018 年)。

 

 

 

5 . 結論

 

作為對當前食品包裝生產、使用和處置效率低下的回應,重點食品公司是實現圓形食品包裝的重要參與者。作為核心參與者,他們可以對供應鏈行使權力,並通過合作克服現有的實施挑戰。通過對食品企業合作選擇和設立過程的綜合分析,形成並完善了理論框架(圖1)),深入了解協作設置步驟、合作夥伴角色、合作夥伴特徵、協作類型和影響因素。調查結果表明,食品公司在建立循環食品包裝合作時通常遵循九個步驟。由於他們無法在內部完成所有任務,因此需要協作支持。發現 14 個特定循環經濟角色的重要性,其中 11 個在循環食品包裝的背景下比傳統合作更重要或額外需要,被發現受公司在供應鏈中的位置、項目類型的影響(這裡可重用 vs .可回收食品包裝)、公司規模和產品(此處為食品特性)。此外,根據當地再利用或回收系統的發展階段,似乎需要四種不同的協作類型(即垂直網絡、水平網絡、一對一聯盟、非正式聯盟)。該框架還包括選擇兼容合作夥伴的九個特徵,其中五個被證明與循環經濟特別相關。

 

這項研究的結果具有一些重要的(供應鏈)管理意義,越來越需要補充技術循環食品包裝探索。想要轉向循環產品供應(例如循環食品包裝)的公司在如何以及與誰建立合作方面面臨著複雜性和不確定性。這項研究可能對這些公司以及其他循環經濟利益相關者感興趣,為他們提供有關如何尋找和建立循環食品包裝合作的指導。通過了解循環經濟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可重複使用和可回收食品包裝的重要性,公司可以識別和增強自己的能力,同時了解實現循環食品包裝所需的(額外)合作夥伴。基於這些見解,

 

儘管為循環經濟合作和循環食品包裝領域做出了有希望的貢獻,但這項研究仍有一些需要承認的局限性。首先,在地理範圍內,但在西北歐以外的其他地區,差異是可以預料的。例如,雖然西北歐擁有相對先進的回收系統,但與此同時,與其他地區相比,一次性、方便的包裝成為一種常態。因此,中歐或東歐等其他地區的消費者可能會更普遍地接受可重複使用的包裝。同樣,協作選擇和設置過程可能因所確定的四種協作類型以及可重複使用和可回收食品包裝的不同模型和包裝格式而異。由於 17 名受訪者的樣本量,結果的外部效度也受到限制。然而,包括專家訪談以提高研究結果的普遍性。

 

未來的研究可以驗證除循環食品包裝之外的其他地理環境和其他循環經濟領域的框架。擬議框架的許多確定要素可能適用於任何協作循環經濟項目;不過,這有待證實,可能的差異需要憑經驗確定。此外,可以調查特定因素,例如影響因素、合作類型或中小企業在循環食品包裝合作中的作用,這些因素通常在跨國公司推動的舉措中達不到要求。例如,“推動者”在合作中的作用和影響將在來年 2021 年變得明顯,屆時歐洲將對非回收包裝廢物徵收塑料稅。這種稅收很可能會影響再生材料市場的動態,因此也會影響所需的合作類型。例如,食品公司可能需要更多地與“報廢支持者”合作以改進回收技術,這可能需要在與“影響擴展者”合作方面採取競爭前的方法此外,合作夥伴角色和特徵之間的關係,以及典型的角色組合在本研究中只涉及。可以對這些進行深入分析。此外,未來的研究可以集中在協作實現階段,包括潛在的治理機制。同樣,旨在執行已識別特徵的組織可能的學習和轉型過程也值得進一步研究。最後,基於提議的框架,可以開髮指導從業者的實用工具,例如以引導式協作設置工作流程、確定合作夥伴重要角色的差距分析或評估潛在合作夥伴的評估清單的形式' 特徵。

 

 

 

競爭利益聲明

 

作者聲明,他們沒有已知的競爭性經濟利益或個人關係可能會影響本文報告的工作。

 

 

 

補充材料

 

與本文相關的補充材料可以在在線版本中找到,位於 doi:10.1016/j.spc.2020.12.025 。

 

 

 

 

參考

 

Barratt, M. , 2004.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collaboration in the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Manage.: Int. J. 9 (1), 30–42 .

Bocken, N.M.P. , de Pauw, I. , Bakker, C. , van der Grinten, B , 2016. Product design and business model strategies for a circular economy. J. Ind. Prod. Eng. 33, 308–320 . Brady, S.R. , 2015. Utilizing and adapting the Delphi method for use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 J. Qual. Methods 14 (5), 1–6 .

Brown, P. , Bocken, N. , Balkenende, R. Moratis, L., Melissen, F., Idowu, S.O. (Eds.), 2018. Towards understanding collaboration within circular business models. Sustain. Business Models 169–201 .

Brown, P. , Bocken, N. , Balkenende, R. , 2019. Why do companies pursue collaborative circular oriented innovation? Sustainability 11 (3), 635 .

Bryman, A. , 2012.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4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New York .

Bryson, J.M. , Crosby, B.C. , Stone, M.M. , 2015.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Cross-Sec- tor Collaborations: needed and Challenging. Public Adm. Rev. 75 (5), 647–663 . Clark, N. , Trimingham, R. , Storer, I. , 2019. Understanding the views of the UK food packaging supply chain in order to support a move to circular economy systems. Packag. Technol. Sci. 32 (11), 577–591 .

Coelho, P.M. , Corona, B. , ten Klooster, R. , Worrell, E. , 2020. Sustainability of reusable packaging–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s. Resour. Conserv. Recycl. X 6, 10 0 037 . Corbin, J.M. , Strauss, A. , 1990.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procedures, canons, and evaluative criteria. Qual. Sociol. 13, 3–21 .

Czajkowski, J.M., 2007. Leading Successful Interinstitutional Collabora- tions Using the Collaboration Success Measurement Model Retrieved from http://chairacademy.com/conference/2007/papers/leading_successful _interinstitutional_collaborations.pdf .

Davis, G. , Song, J.H. , 2006. Biodegradable packaging based on raw materials from crops and their impact on waste management. Ind. Crops Prod. 23 (2), 147–161 .

De Angelis, R. , Howard, M. , Miemczyk, J. , 2018.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the circular economy: towards the circular supply chain. Prod. Plann. Control 29 (6), 425–437 .

Dietrich, P. , Eskerod, P. , Dalcher, D. , Sandhawalia, B. , 2010. The dynamics of collabo- ration in multipartner projects. Project Manage. J. 41 (4), 59–78 .

Dora, M. , 2019. Collaboration in a circular economy: learning from the farmers to reduce food waste. J. Enterprise Inf. Manage. 33 (4), 769–789 .

Duysters, G. , Kok, G. , Vaandrager, M. , 1999. Crafting successful strategic technology partnerships. R&D Manage. 29 (4), 343–351 .

Dyer, J.H. , Singh, H. , 1998. The relational view: 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ad. Manage. Rev. 23, 660–679 . Eisenhardt, K.M. , 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Acad. Manage. Rev. 14 (4), 532–550 .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EMF), 2017. The New Plastics Economy. Re- thinking the Future of Plastics & Catalysing ac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llenmacarthurfoundation.org/assets/downloads/New- Plastics- Economy_Catalysing- Action_13- 1- 17.pdf.

American Institute for Packaging and the Environment (Ameripen) (2018). Packaging Materials Management Definitions: A Review of Varying Global Standards. Guidance Docu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cdn.ymaws.com/www.ameripen. org/resource/resmgr/pdfs/AMERIPEN- Report- RecyclingDef.pdf [Accessed 25 May 2020].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EMF) (2019). Reuse. Rethinking Packagi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llenmacarthurfoundation.org/publications/reuse [Accessed 16 July 2020].

European Commission (EC) (2018). A European Strategy for Plastics in a Circular Economy . Retrieved from https://ec.europa.eu/environment/circular-economy/ pdf/plastics-strategy-brochure.pdf [Accessed 25 May 2020].

Farooque, M. , Zhang, A. , Thürer, M. , Qu, T. , Huisingh, D. , 2019. Circula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definition and structured literature review. J. Clean. Prod. 228, 882–900 .

Fischer, A. , Pascucci, S. , 2017. Institutional incentives in circular economy transition: the case of material use in the Dutch textile industry. J. Clean. Prod. 155, 17–32 . Fletcher, A. , Childon, G.P. , 2014. Using the Delphi method for qualitative, participa- tory action research in health leadership. Int. J. Qual. Methods 13, 1–18 .

Fraccascia, L. , Giannoccaro, I. , Albino, V. , 2019. Business models for industrial sym- biosis: a taxonomy focused on the form of governance. Resour. Conserv. Recycl. 146, 114–126 .

Geissdoerfer, M. , Savaget, P. , Bocken, N.M.P. , Hultink, E.J , 2017. The Circular Economy –a new sustainability paradigm? J. Clean. Prod. 143, 757–768 .

George, V. , Farris, G. , 1999. Performance of alliances: formative stages and changing organiz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R&D Manage. 29 (4), 379–390 .

Geringer, J.M. , 1991. Determinants of partner selection criteria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 J. Int. Bus. Stud. 22 (1), 41–62 .

Geueke, B. , Groh, K. , Muncke, J. , 2018. Food packaging in the circular economy: overview of chemical safety aspects for commonly used materials. J. Clean. Prod. 193, 491–505 .

Geyer, R. , Jambeck, J.R. , Law, K.L. , 2017. Production, use, and fate of all plastics ever made. Sci. Adv. 3 (7), e1700782 .

Goodman, J. , Korsunova, A. , Halme, M. , 2017. Our collaborative future: activities and roles of stakeholders in sustainability-oriented innovation: stakeholder activities and roles in sustainability-oriented innovation. Bus. Strategy Environ. 26 (6), 731–753 .

Guillard, V. , Gaucel, S. , Fornaciari, C. , Angellier-Coussy, H. , Buche, P. , Gontard, N. , 2018.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ustainable food packaging to preserve our environment in a circular economy context. Front. Nutr. 5, 121 .

Hahladakis, J.N. , Iacovidou, E. , 2018. Closing the loop on plastic packaging materials: what is quality and how does it affect their circularity? Sci. Total Environ. 630, 1394–1400 .

Haas, W. , Krausmann, F. , Wiedenhofer, D. , Heinz, M. , 2015. How circular is the global economy?: an assessment of material flows, waste production, and recycling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world in 2005: how circular is the global economy? J. Ind. Ecol. 19 (5), 765–777 .

Hopewell, J. , Dvorak, R. , Kosior, E. , 2009. Plastics recycl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 nities. Philos. Trans. R. Soc. B: Biol. Sci. 364 (1526), 2115–2126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2016). ISO 14021:2016. Environmental labels and declarations –Self-declared environmental claims (Type II environmental labelli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so.org/standard/66652. html [Accessed 16July 2020].

Jambeck, J.R. , Geyer, R. , Wilcox, C. , Siegler, T.R. , Perryman, M. , Andrady, A. , Narayan, R. , Law, K.L. , 2015. Plastic waste inputs from land into the ocean. Sci- ence 347, 768–771 .

Kazulyt ˙e, I. , Kruopien ˙e, J. , 2018. Production of packaging from recycled materials: challenges related to hazardous substances. J. Environ. Res. Eng. Manage. 74 (4), 19–30 .

Kelly, M.J. , Schaan, J.-.L. , Joncas, H. , 2002. Managing alliance relationships: key challenge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collaboration. R&D Manage. 32 (1), 11–22 .

Kirchherr, J. , Piscicelli, L. , Bour, R. , Kostense-Smit, E. , Muller, J. , Huibrechtse-Trui- jens, A. , Hekkert, M. , 2018. Barriers to the circular economy: 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Union (EU). Ecol. Econ. 150, 264–272 .

Korhonen, J. , Honkasalo, A. , Seppälä, J. , 2018. Circular economy: the concept and its limitations. Ecol. Econ. 143, 37–46 .

Lahti, T. , Wincent, J. , Parida, V. , 2018. A definition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value creation, and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s: where are we now and where should research move in the future? Sustainability 10 (8), 2799 .

Leising, E. , Quist, J. , Bocken, N. , 2018. Circular Economy in the building sector: three cases and a collaboration tool. J. Clean. Prod. 176, 976–989 .

Lueneburger, C. , Coleman, D. , 2010. The change leadership sustainability demands. Manage. Rev. 51 (4), 49–55 .

Meherishi, L. , Narayana, S.A. , Ranjani, K.S. , 2019. Sustainable packaging for sup- ply chain management in the circular economy: a review. J. Clean. Prod. 237, 117582 .

Mishra, J.L. , Chiwenga, K.D. , Ali, K. , 2019. Collaboration as an enabler for circular economy: a case study of a developing country. Manage. Decis. .

Okoli, C. , Pawlowski, S.D. , 2004. The Delphi method as a research tool: an example, design considerations and applications. Inf. Manage. 42 (1), 15–29 .

Ordoñez, I. , Rahe, U. , 2013. Collaboration between design and waste management: can it help close the material loop? Resour. Conserv. Recycl. 72, 108–117 .

Pauer, E. , Wohner, B. , Heinrich, V. , Tacker, M. , 2019. 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of food packaging: an extended life cycle assessment including packaging-related food losses and waste and circularity assessment. Sustainabil- ity 11 (3), 925 .

Pieroni, M.P.P. , McAloone, T.C. , Pigosso, D.C.A. ,2019.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for circular economy and sustainability: a review of approaches. J. Clean. Prod. 215, 198–216 .

Reike, D. , Vermeulen, W.J. , Witjes, S. , 2018. The circular economy: new or refur- bished as CE 3.0? Exploring controversies in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circu- lar economy through a focus on history and resource value retention options. Resour. Conserv. Recycl. 135, 246–264 .

Rhim, J.-.W. , Park, H.-.M. , Ha, C.-.S. , 2013. Bio-nanocomposites for food packaging applications. Prog. Polym. Sci. 38 (10–11), 1629–2652 .

Rigamonti, L. , Biganzoli, L. , Grosso, M. , 2019. Packaging re-use: a starting point for its quantification. J. Mater. Cycles Waste Manage. 21 (1), 35–43 .

Rohrbeck, R. , Konnertz, L. , Knab, S. , 2013. Collaborative business modelling for sys- temic and sustainability innovations. Int. J. Technol. Manage. 63 (1/2), 4–23 .

Ruggieri, A. , Braccini, A.M. , Poponi, S. , Mosconi, E.M. , 2016. A meta-model of in- ter-organisational cooperation for the transition to a circular economy. Sustain- ability 8, 1153 .

Schmidt Rivera, X.C. , Leadley, C. , Potter, L. , Azapagic, A. , 2019. Aiding the design of innovative and sustainable food packaging: integrating techno-environmen- tal and circular economy criteria. Energy Procedia 161, 190–197 .

Shah, R.H. , Swaminathan, V. ,2008. Factors influencing partner selection in strategic alliance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alliance context. Strategic Manage. J. 29 (5), 471–494 .

Shirley, M.H. , 1981. Working together: Cooperation Or collabor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Texas University, Austin R&D-3123 .

Solesvik, M.Z. , Westhead, P. ,2010. Partner selection for strategic alliances: case study insights from the maritime industry. Ind. Manage. Data Syst. 110 (6), 841–860 .

Witjes, S. , Lozano, R. , 2016. Towards a more Circular Economy: proposing a frame- work linking sustainable public procurement and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s. Resour. Conserv. Recycl. 112, 37–44 .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EMF), McKinsey & Company, 2016. The New Plastics Economy —Rethinking the Future of Plastics Retrieved from http://www.ellenmacarthurfoundation.org/publications .